整復推拿會痛嗎?媽咪咪推薦台北整復推拿,完全不痛,產後媽媽可把握產後黃金六個月調整骨盆,整復喬骨盆的效果立刻看得到!手法柔中帶剛、剛中帶柔,完全改寫媽咪咪對整復推拿手法的認識。其他運動傷害、職業傷害也可儘早預約哦~
距離上次整復推拿也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了,媽咪咪是沒到「歸身骨痛了了」(台語)的程度,只是自己有意識到自己骨頭又歪掉了,例如爸比比會說媽咪咪左肩比右肩高,媽咪咪自己也覺得骨盆又歪掉了。其實不是只有懷孕生產會骨盆歪掉、抱小孩的媽媽手,像是翹二郎腿、姿勢不正確或是職業傷害、運動傷害,都有可能導致骨頭移位或錯位。因此,趕快去整復推拿、「骨」歸原位一下,才不會愈來愈嚴重,以免將來要花更長時間恢復原位。以下媽咪咪分享最近一次整復推拿的經驗,供大家做參考。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,建議都現場詢問整復師哦!
🌺經驗分享
🌸骨盆
🌸後背
🌸雙手
🌸頭
🌸大腿
🌸腳
📝總結
整復推拿地點:台北石牌捷運站步行約五分鐘即可到達。若假日開車前往,可停車在旁邊的石牌國小,下車後走路也很近。
為尊重整復師陳師傅的工作環境,就不拍照了,希望大家能透過文字去感受~~~(趕快想像力發功)
整復推拿工作室用三面屏風圍出整復空間,保護個人隱私及區隔其他客人。其他客人進門後,不會看到正在進行整復的客人。其他客人可先在沙發上等待休息,聽音樂放鬆一下。
雖然只是小小空間,但壁上的掛畫、題字和屏風上的山水畫,很有文學氣息,頓時讓媽咪咪覺得氣質也跟著提昇~~擺設也很雅緻,不同的角落擺放了不同顏色的水晶,讓人感覺充滿了能量~~
媽咪咪在很久以前也曾經去整復推拿(當時有流行一陣整骨),不過那位師傅是用壓的把骨頭壓回去,所以有時真的會聽到「咔」的聲音。媽咪咪還記得每次在心裡猜測師傅要準備壓時,媽咪咪心裡開始慢慢緊張起來,因為要等師傅壓,有時候師傅是在媽咪咪的背後,不僅看不到師傅在哪裡、也不知道師傅什麼時候壓、更不知道要壓哪裡,就一口氣憋在那裡。等師傅一壓完,才敢鬆一口氣。媽咪咪稱這個是「硬壓式」(純粹是媽咪咪自己的命名法~~),整個過程是很緊張、忐忑的,雖然最後的結果也是有得到緩解,全身有骨頭歸位的輕鬆感。
不過這位陳師傅的手法跟上述「硬壓式」的師傅完全不同!!!
陳師傅會先利用媽咪咪自己的身體擺好姿勢,陳師傅會勾著或固定著媽咪咪的身體,並下口令要媽咪咪跟著他動,例如有時候是肚子挺出去、有時候是駝背放軟,接著順勢緩慢地帶動著媽咪咪的身體移動,讓骨頭在移動過程中就自然地歸位。調整的過程不是用力壓,也不是拉,因為沒有拉扯感,身體也沒有緊繃的感覺,身體的部位只有隨著陳師傅的口令用力或放軟,感覺就是很順的、很慢的跟著移動,完全沒有任何疼痛感覺,也沒有聽到骨頭「咔」的聲音,然後就好了。媽咪咪從頭到尾都可以看得到陳師傅在哪裡,也能感覺陳師傅的「帶動」,完全覺得很放心!在調整的過程中,就讓媽咪咪感覺很像打太極一樣,在柔順中又有股力量在牽動著,很自然又舒服。
因此,兩種手法一比較起來,高下立判!媽咪咪個人比較喜歡後者,因為整個過程是看得到陳師傅,讓人很放心,加上陳師傅的口令清楚,調整過程「完全不痛」!
想體驗完全不痛的整復推拿嗎?趕快點選加媽咪咪為好友,索取陳師傅的聯絡方式哦!
輪到媽咪咪了!陳師傅一看到媽咪咪,先請媽咪咪坐在椅子上。陳師傅會一邊跟媽咪咪說要摸哪邊的骨頭,一邊跟媽咪咪陳述狀況。媽咪咪這次調整了幾個部位,以下針對每個重點部位跟大家分享:
大多數產後媽媽最關心的骨盆!!!雖然媽咪咪在產後調整過,但為上述硬壓式的,而且也過了很久了~~~
陳師傅先看媽咪咪的骨盆,說也是歪了,媽咪咪苦笑~~所以不只產後媽媽懷孕生產會撐大骨盆,平常人骨盆都可能因為坐姿或姿勢不正確就歪了。
媽咪咪雖然懂生物,但不是醫學生物也不是人體解剖學,記不起來專業的骨頭名稱……以下媽咪咪就用自己的理解來說明,強力建議大家真的要去現場整復推拿,更能切身體驗!
陳師傅摸腰部後方左右兩邊骨盆,要媽咪咪注意感覺酸的程度。
陳師傅說:右邊會酸、左邊更酸。
然後輪流壓下去,媽咪咪真的覺得會酸,而且真的,右邉會酸、左邊比右邊更酸~~~真的不舒服!!!
陳師傅一邊指著媽咪咪的骨盆、一邊說明:因為兩邊都凸出來,而且左邊凸得更明顯,還尖尖利利的(台語)。這個很簡單,透過調整就能調回來了。然後開始動手幫媽咪咪調回來。
(a few moments later)
右邊調一調,再摸剛才同樣的位子問酸不酸?天啊!!!真的太神奇了,馬上就不酸了!!
接下來換左邊,也是一樣,調整好姿勢,按照口令,跟著移動,可能左邊比較嚴重,第一次沒完整調回來,陳師傅馬上說再一次,也是慢慢跟著移動,真的手法就是很柔順的,完全沒用力壓,然後就好了!
(a few moments later)
檢查一下調整後的結果,天啊!真的太神奇了,左邊也不酸了!
比對調整前是骨盆有凸出去,感覺尖尖的,尤其是左邊。現在調整後,再摸摸看,兩邊骨盆都變平了耶!!整個摸起來是平的,骨盆真的縮回去了耶!!效果立刻就看得到!!!
天啊!真的太神奇了!(整篇文章出現最多的句子大概就這句了!)
媽咪咪產後都過四年多了,也能再調整,產後媽媽們還等什麼呢??!!
陳師傅摸媽咪咪後背肩胛骨附近,提到膏肓這邊有問題。
心痛的回憶:想當年媽咪咪在研究所實習時,因為寫太多字,結果膏肓穴那邊開始痛起來了。去看中醫,中醫就說膏肓穴,當時聽不懂什麼膏肓穴,但是一提到「病入膏肓」,馬上就知道原來是指那個「膏肓」??!!當下有晴天霹靂的感覺!!!!天啊~~~難道真的病得這麼重了嗎?只是字寫太多而已,就病入膏肓??可是做針灸治療,偏偏又針不到膏肓穴的點,感覺治標不治本。所以後來媽咪咪在實習完後,就儘量不要寫太多字,不然再復發,真的很難受~~
再回到陳師傅整復推拿現場,摸兩邊肩胛骨,陳師傅說這邊壓會酸,一壓,真的會酸~~~
媽咪咪後背也是左右不平均,左邊還好,右邊比較酸(因為之前右手寫多字)。
陳師傅也說這可以調整。
(a few moments later)
調整後,真的也不酸了!!!而且動起來感覺輕鬆多了~~
媽咪咪自己都不知道兩手有差異,但陳師傅將媽咪咪的雙手均由內往外旋,媽咪咪立刻看到左手外旋幅度比右手外旋幅度小。媽咪咪自己猜測可能是之前媽媽手的殘餘症狀,雖然媽咪咪是右撇子,但是抱小孩或扶小孩頭洗澡之類的,媽咪咪都用左手,所以那陣子左手真的很痛~~純粹是媽咪咪自己的推測,當下應該請教陳師傅是否能是這個原因的。所以建議大家去整復推拿時,有問題可以當下就提問。
陳師傅說左手要調整。
(a few moments later)
一調整後,雙手再做同一姿勢做比較,發現雙手旋轉幅度都一樣囉~~有沒有很神奇?!!!
陳師傅摸媽咪咪的頭頂的一個點(可能是穴位),問媽咪咪會不會頭痛?媽咪咪說最近是沒有,不過高中唸書時常容易偏頭痛,最近一次頭痛也幾個月前了。後來陳師傅一壓頭頂那個點,媽咪咪覺得好酸啊~~~~陳師傅說:沒有痛就好,因為妳還有「空間」,所以就還沒發作。
到底什麼是「空間」呢?媽咪咪的理解,用白話來說,可以當做是一個人會不會症狀發作、能否復原、身體是否還能應付的程度或能力。空間大表示若出了問題,身體還有空間讓它恢復原狀或是尚能正常運作,身體可能不會出現症狀或只是輕微症狀,媽咪咪覺得這可能會讓人輕忽或甚至根本無法察覺到身體有出狀況。若空間小,則身體可能已經相當緊繃,身體的症狀也可能相當明顯、或嚴重、或持久。
(a few moments later)
雖然陳師傅也有幫忙調整,但畢竟媽咪咪目前頭沒什麼症狀,但調整後,脖子轉動感覺很流暢~因為媽咪咪之前轉右邊會有點卡卡、緊緊的,現在調整後就正常很多!
陳師傅一摸媽咪咪的大腿,立刻說:妳腸胃不好、大腿緊繃,這個也要調整。
媽咪咪真的前陣子身體不好去看中醫調身體,也被中醫師說媽咪咪的胃不好,要多注意。但是媽咪咪不知道腸胃不好也會這樣導致大腿緊繃。
陳師傅問:妳是不是會胃脹氣還是吃飽後,胃「度度」(台語)?
媽咪咪早期沒控制體重,吃完真的容易胃脹氣,而且可以脹一個下午,超不舒服的。現在因為有在控制體重,所以吃飯不會吃太飽,最多七、八分飽,所以胃脹氣減少很多。
這次調整大腿,是正面平躺在整復推拿床(就是頭的位置會有洞的那種床)。陳師傅也調整好姿勢,挪一挪、動一動,右腳、左腳輪流。
(a few moments later)
然後陳師傅請媽咪咪下來走動活動一下。媽咪咪自己下床一摸,發現本來緊繃的大腿就鬆開了,而且走路感覺很輕鬆。真的超神奇的啦~~~
因為說到媽咪咪腸胃不好,媽咪咪就說爸比比的腸胃更差,所以陳師傅只是順便看一下下爸比比。
爸比比有一個很關鍵的傷,是高中時打籃球有運動傷害,一跳下著地,腳底就感覺踩了一下,但自此後左腳後腳跟就很容易痛,尤其目前工作常需久站,更容易痛。陳師傅一看,建議還是要調整,否則繼續惡化下去,會演變成足底肌膜炎。
經陳師傅調整後,爸比比下來走路,說步伐輕鬆很多,腳後跟也不會那麼有壓迫感。
陳師傅說許多瑜珈老師或健身教練也是去找他做整復推拿,因為很有效!
媽咪咪覺得整復推拿陳師傅本身就好像X光一樣,摸一摸就知道問題在哪裡,而且透過調整,當下就能立刻感受到前後差異,酸痛可立即得到舒緩。此外,陳師傅調整的手法有別於媽咪咪之前去的其他整復推拿師,真的完全不痛!媽咪咪真的強力推薦,在台北的產後媽媽趕緊把握產後黃金六個月,先去整一波~~有其他問題的朋友,也趕緊去找陳師傅看看吧!
最後,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,需要調整的部位也會因人而異,加上每個人的「空間」都不一樣,工作與時間都不同,因此所需時間、次數與頻率也會因人而異。建議大家都要詢問陳師傅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建議調整的頻率哦!
想索取陳師傅的聯絡方式,敤選下面按鈕加媽咪咪Line好友吧!
【延伸閱讀】
🔎產後塑身瘦身懶人包:有關產後塑身瘦身,產後媽媽必知的重要關鍵——產後六個月是減重黃金時期
🔎育兒困擾懶人包:0~3歲嬰幼兒常見的育兒困擾,新手爸媽必看的解決方法總整理(持續更新)
🔎語言發展懶人包:新手爸媽必知0~6歲的語言發展知識,了解不同年齡的語言發展階段,幫助或訓練孩子說話
🔎親子共讀書單推薦懶人包:1~2歲親子共讀書單推薦(持續更新)
🔎親子共讀書單推薦懶人包:2~3歲親子共讀書單推薦(持續更新)
🔎親子共讀書單推薦懶人包:3歲以上親子共讀書單推薦(持續更新)
🔎安全汽車座椅懶人包:7款0~4歲360度旋轉isofix安全汽車座椅比較(持續更新)
如果認同或有任何想法,歡迎在文末留言哦!也歡迎按讚、追蹤加關注哦!
🌸前往:媽咪咪粉絲專頁按讚和追蹤!🌸
🌸點選:加媽咪咪Line好友!🌸
🌸覺得文章很實用,趕快點選下面按鈕分享給好友吧!🌸
🌸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