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友實例:阿嬤對孫子說:「你要阿嬤,不要媽媽」。在旁的媽媽剛好聽到了,心裡感覺受傷,跟老公提這件事,老公說這只是玩笑,何必當真!
若你是實例中的媽媽,心中有何感受?又做何感想?你會有什麼反應?你會怎麼跟孩子說呢?
網友實例:阿嬤對孫子說:「你要阿嬤,不要媽媽」。在旁的媽媽剛好聽到了,心裡感覺受傷,跟老公提這件事,老公說這只是玩笑,何必當真!
若你是實例中的媽媽,心中有何感受?又做何感想?你會有什麼反應?你會怎麼跟孩子說呢?
3歲玩什麼?【美國 Hey Clay】智塑輕黏土-威力恐龍組&創意怪獸組,適玩年齡:3Y+,科技輕黏土,安全無毒、色彩飽和鮮豔,輕柔觸感好療癒、不卡指縫好清潔!缺少創意魂?沒關係~有線上HEY CLAY APP教學,堪稱媽媽救星!透過揉捏黏土可增加觸覺刺激、訓練手部精細動作,包括手指力道、靈活度等,製作不同角色造型也可激發孩子的美感與創造力!親子一起玩黏土,除了打發時間,也能邊做邊聊天,促進親子關係,讓親子共玩更有趣!
自然產好還是剖腹產好?兩者各有優缺點,每位孕婦會綜合參考醫師的建議與自己的想法來做決定。只是……要生小孩的是孕婦,但有些長輩仗著長輩身份、藉著「挑好時辰剖腹產,生出來小孩會好命」的名義,試圖說服或甚至強迫孕婦剖腹產,讓醫生在孕婦肚子上動刀。何必強人(孕婦和醫生)所難呢?試想:孕婦辛辛苦苦懷胎十個月,終於等到生產卸貨時刻,自己卻不能決定怎麼生?!若是如此,哪個女人願意生小孩呢?因此生產方式請尊重孕婦與寶寶吧!
從得知懷孕一直到生產前,我從未想過「挑好時辰剖腹產」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,沒想到……婆婆竟然在我待產時,來跟我廬「挑好時辰剖腹產」。請問這時辰有請奇異博士(Dr. Strange)看過嗎?
很好奇被「我會把妳當女兒疼」這句話騙的媳婦有多少??有次跟朋友聊起了婚姻生活,她提到婆婆曾說「我會把妳當女兒疼」,當下她覺得「超感動」~~結果事實也是很現實的……朋友最後以離婚收場。聽完朋友的故事,我說我也被「我會把妳當女兒疼」這句話騙了耶、還兩次(婆婆加婆婆的婆婆)~~令人感嘆這年頭要遇到好婆家,真不容易!我相信有好婆家,只是遇不遇得到的問題。雖然我沒遇到好婆婆,還是有遇到好老公😁😁(和好公公,可惜過世了)!老公有次跟他阿嬤起了點小爭執,老公吐槽了一句話,在我聽來猶如當頭棒喝!只是千金難買早知道~「我會把妳當女兒疼」,在搞清楚之前,這句話真的聽聽就好、千萬別當真!!!……「我會把妳當女兒疼」到底跟老公有什麼關係?老公說了什麼呢?
帶胖比去公園吹泡泡,卻吸引來一群小孩子,發生好多事。短短四十分鐘左右,這群小孩子也讓我上了一課:孩子在外面玩,家長的責任是什麼呢?因為是小孩,就能隨意翻弄或拿取別人的東西嗎?可否管教別人的小孩呢?
註:本文中的「小孩」,泛指未成年子女。
4歲玩什麼?【Smart Games】傑克與魔豆,適玩年齡4~7歲,遊戲人數一人,兩種題型,共60個遊戲關卡,訓練孩子的策略規劃、問題解決、邏輯思考、空間知覺、視覺辨識與手眼協調等能力。除了玩桌遊,內含一本圖畫故事書,也可和孩子親子共讀哦!胖比花了約三小時破關,因為他的策略仍偏向試誤學習(trial-and-error learning)。這款【Smart Games】傑克與魔豆解法並不難,主要在於觀察孩子的策略使用,因此之後可以拿出來複習,也能觀察孩子在認知發展(cognitive development)的前運思期(preoperational stage)、具體運思期(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)或形式運思期(formal operational stage)哦!推薦給家中有學齡前兒童的桌遊!
媽媽的底線就是最簡單的四個字:「平安健康!」,只要孩子平安健康,媽媽就順心。這個底線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卻很困難,如果又遇到教養觀念不一致的另一半或長輩,情況也會更艱難。身為父母,想要堅持原則又不想得罪長輩。但招招出盡都無效,退讓只會招致「軟土深掘」,遇到「就是教不落、講不聽、聽不進」的長輩一再考驗爸媽的耐心與觸碰爸媽的底線,照顧小孩,心已累,還要應對長輩,心更累!前有孩子、後有長輩,腹背受敵的媽媽只好步上「黑化」一途,因為媽媽會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!(爸爸應該也是,只是通常與長輩產生衝突的是主要照顧者,又多是媽媽)
希望這篇文章愈少人看愈好,表示遇到這種狀況的人很少,希望大家都能在育兒教養上達到共識,才是提供最好的環境讓孩子安心成長!
6歲玩什麼?STEAM【啟德創意文化】小創客的科學教育與實驗製作—工程壓路機、鋼琴音樂盒和古代明輪船,適玩年齡:6Y+,孩子自己動手組裝製作,訓練手部精細動作、專注力、耐心、受挫力(挫折忍受度)、手眼協調能力和空間建構能力,不同作品都有其科學原理,例如工程壓路機利用輪軸傳送原理、重力與壓力;鋼琴音樂盒利用彈性物體變形、動能的轉換與槓桿力矩的原理;古代明輪船則是體驗齒輪傳送與輪軸的原理、水的浮力、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。孩子自己動手做,對科學原理眼見為憑,學得更快!
6歲玩什麼?STEAM【小悅讀出版】讓孩子著迷的遊戲製作與實驗—腕龍、無齒翼龍和三角龍,適玩年齡:6Y+,孩子自己動手組裝製作,訓練手部精細動作、專注力、耐心、受挫力(挫折忍受度)、手眼協調能力和空間建構能力,也能在製作後觀察科學原理——偏心輪軸所產生的推力,利用槓桿原理,帶動恐龍四肢的走動或翅膀的擺動。孩子做完,不只玩得開心,還很有成就感呢!讓孩子動手做自己喜歡的恐龍們吧!
4歲玩什麼?【Smart Games】3D雞蛋保衛戰,適玩年齡4歲以上,四個挑戰等級,共48個遊戲關卡,訓練孩子的策略規劃、解決問題、彈性思考、視覺辨識與專注力等多元認知能力。去年胖靈精也玩過【Smart Games】推推松鼠(適玩年齡:6歲以上),對他來說有困難度,但對媽媽來說,很殺時間!。後來才買【Smart Games】3D雞蛋保衛戰,剛好我人不舒服,簡單說明遊戲規則後,讓他(5Y7M)自己玩。相較於【Smart Games】推推松鼠,【Smart Games】3D雞蛋保衛戰比較簡單,可算是【Smart Games】推推松鼠的簡單版,一個下午約三、四小時就破關了!
孩子拿起筆便自然而然地畫來畫去,開始塗抹起來。從一開始看似亂畫的塗鴉,到漸漸有主題,畫人、畫動物,到漸漸具有整體性,如全家福。胖比在家中也畫了不少畫,我開始好奇胖比(5Y8M)的繪畫能力到底如何?唸研究所時,除了在兒童發展神經心理測驗(NEPSY)分測驗中有評估兒童的繪圖能力,在課堂與書中提及的較少,因此開始找有關兒童繪畫發展的資料。主要參考以下文章:The Stages of Drawing Development in Children: 0-6 Years,翻譯出各年齡層的繪畫特色,也參考兒童握筆姿勢發展(參考網站:Typical Pencil Grasp Development for Writing)。了解後,才恍然大悟小孩子的畫畫中藏有這麼多意義與進步,例如從人物都漂浮在空中到腳踏實地是顯現出空間知覺(spatial perception)的進步!胖比畫畫時,我不干涉也不會教他畫(媽媽美術普普),就讓他自由創作。但是他(4Y至今)拿給我看的作品,著色與現實的顏色……有差距🤣🤣🤣,看完這篇文章後理解原來這是正常現象~~也解開了我對他配色的疑慮!
學齡前兒童總是愛問「為什麼?」,但如何跟小小孩解釋科學現象或說明科學概念呢?有朋友覺得教小小孩科學好難、不知道怎麼講,孩子才會懂。這篇跟大家分享一些如何教導學齡前兒童科學知識的方法或原則!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發展屬前運思期(preoperational stage),可使用語言的心理表徵(mental representation),也有因果關係(cause-effect)的概念,但受限自我中心(ecocentrism)與尚在發展中的保留概念(conservation),因此基本上還是開啟「媽媽說(掰)故事」的功能,透過觀察來認識科學現象,利用擬人化、故事化、具體化的方式來說明科學概念。叫老公教小孩,老公總是出萬年絕招「去問媽媽!」,媽媽還是有辦法應對:直接出動小老師教老公,小孩順便複習,一舉兩得!
【日本Raymay】攜帶式隨身顯微鏡100~250倍率,小小體積只有寬6.27公分×高11.22公分×深3公分,重量約70公克,但功能齊全,只需自備一顆1.5V AA 3號乾電池。因為親子天下【小孩的科學6】生物調查顯微鏡只有20~40倍(🔎請參考:8歲玩什麼?【小孩的科學6】生物調查顯微鏡,適用年齡8+,製作標本也可直接觀察實物,附上耗材替代方案參考),研究西瓜種籽好像辨識不出差異,所以改開箱另一台倍率大的【日本Raymay】攜帶式隨身顯微鏡100~250倍率來研究看看,結果【日本Raymay】攜帶式隨身顯微鏡100~250倍率看得更清楚,還能看到樹葉背面的氣孔輪廓,用UV燈看得更清楚,相當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童,小小體積、重量輕,外出攜帶也方便,隨處都能搖身一變成為小小科學家。附有手機觀測/拍照夾,方便使用手機拍照記錄觀測結果,還能利用手機相機功能放大,看得更清楚!(購買)價格竟然不到一千元?!?!(見文末購買資訊)
美國【Learning Resources】城市建築師(City Engineering & Design Building Set),適用年齡5歲以上,藉由模擬真實世界中城市規劃的問題,讓孩子透過問問題、手做實驗、試誤學習(trial and error)和修正,學習科學研究精神與步驟(問、想、策、創、改;Ask, Imagine, Plan, Create and Improve)。內含10題問題:Q1~Q5為解決某個特定的工程問題,Q6~Q10讓孩子自行建構城市裝備——摩天大樓、吊橋、電梯等等。孩子自行組裝,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,訓練手眼協調、視動能力、空間建構、問題解決、創意思考、專心、耐心、挫折忍受度(因為不一定每次設計都會成功),甚至心像能力(在腦袋裡想像設計的結果會如何)。胖靈精和媽媽花了約一天半才做完十題題目,因為討論、實作、提問、修改就花上很多時間,果然是富含科學教育性質的STEAM好物!等過一陣子再拿出來複習,說不定還有更新、更棒的創意好點子!
孩子無法選擇父母,媳婦也無法選擇公婆,因為在選定老公的那一刻,公婆也跟著註定了。與公婆同住,不論是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之下,長輩的語言暴力(verbal abuse)或做出危及孩子的行為,許多媽媽為了保護孩子,有些媽媽選擇隱忍,有些媽媽直言反擊,甚至被扣上「逆媳」或「黑媳」的帽子。
前陣子阿奏因為胖靈精(5Y3M~5Y6M)的一些行為,把茅頭指向我,當他的面罵媽媽。我的心態宛如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裡的司馬懿「做都做了,還怕罵嗎?」,反正她罵完、發飆完,就結束了,頂嘴或回話只會罵更久。然而,小孩子的小眼睛、小耳朵與小腦袋尚無法理解媽媽的冷處理,胖靈精(5Y6M)累積到某天突然爆發,跟阿奏大喊「妳不要再罵我媽媽了」,此次爆發更提醒我必須好好處理並與他討論。
知名歌手周杰倫的「別再這樣打我媽媽」一首歌,描述孩子目睹媽媽遭受家暴的心聲……前陣子全台防疫三級警戒期間,五歲半的胖靈精突然對阿奏說出「妳不要再罵我媽媽了」,不只阿奏嚇一跳,我聽到心也震了一下。當下心中五味雜陳,既心酸又心疼、不捨又感動。感動不捨的是,事情的經過,孩子都看在眼裡,原本以為才五歲半的他怎能懂得大人的世界如何運轉,殊未料也許已在不知不覺中隨年紀漸增而慢慢了解事情原委;心酸心疼的是,媽媽被罵、選擇默默忍讓、不回嘴,只能單方面不讓他看到或模仿頂撞長輩,卻無法阻止他目睹到家中的醜陋。
親子天下出版的【小孩的科學6】生物調查顯微鏡,適用年齡8歲以上,放大倍率20~40倍,只需自備三顆鈕扣電池(型號LR44),安裝好電池即可進行觀察囉!媽媽示範並帶胖靈精(5Y6M)操作幾次,他就知道如何使用生物調查顯微鏡:放入載玻片、調整倍率調整環和焦距調整桿了。之後教如何一邊使用生物調查顯微鏡、一邊畫出觀察到的細胞,他還有模有樣地、邊看邊畫出所觀察到的細胞,只是畫風可謂是相當抽象的可愛(註:若無原畫家說明,是不太清楚在畫什麼的意思)!生物調查顯微鏡真是富科學教育性質又能殺時間的STEAM好物!萬一載玻片和蓋玻片貼紙用完怎麼辦呢?文中附上生物調查顯微鏡耗材替代方案,僅供參考!家裡有個小小胖科學家,今日想用生物調查顯微鏡研究觀察什麼呢?
親子天下出版的【小孩的科學8】魔法液晶寶石,適用年齡8歲以上,只需幾個簡單步驟、使用魔法粉末即可完成(需放置一天)。胖靈精(5歲半)一聽到魔法液晶寶石,就興奮🤩得不得了~~和媽媽一起親子共做,注意一下安全,一下子就混合好材料;放置一天後,即可倒入模具中完成魔法液晶寶石。因全台疫情而久久無法回娘家,做完的魔法液晶寶石成品,胖靈精指定一個送台南阿公、一個送台南阿嬤,算是加碼送的父親節和情人節禮物🎁,再巴結一次、討長輩歡心。魔法液晶寶石放置時間愈久,呈現出的色彩愈加繽紛美麗!孩子自己動手做實驗、完成魔法液晶寶石,兼顧科學學習又能送禮巴結,一舉兩得。若是小女生,可以多準備亮粉、亮片等材料,魔法液晶寶石絕對擄獲女孩們的心~
【美國Light Stax】亮亮積木基本上就相當於會發亮的樂高積木,閃閃發光讓小小孩看到根本禁不起誘惑~胖靈精第一次參加親子天下Maker Party,一看到【美國Light Stax】亮亮積木也立刻被吸引;之後每次參加親子天下Maker Party,必黏住,我還得想辦法看地圖繞路才能避開。今年在親子天下Maker Party參加【美國Light Stax】亮亮積木手作炫光陀螺的活動,炫光陀螺可以帶回家玩,在家玩得不亦樂乎。之後決定添購積木個數多的【美國Light Stax】Liberty亮亮積木.創意LED積木(吉他3合1)(積木數240個),搭配亮亮積木其他不同配件,組合出變化多端的造型。不只如此,我讓胖靈精睡前10~15分鐘利用【美國Light Stax】亮亮積木做出小夜燈,小孩自己做的小夜燈,既開心,也解決他說晚上一個人睡會怕暗的問題,更一併解決了媽媽陪睡和早上鬧鐘的困擾,【美國Light Stax】亮亮積木簡直就是媽媽的救星,真是一舉多得!
【丹麥BAKOBA】漂浮積木第二代探索系列Inventor - 小童發明家組,65 pcs,適用年齡3歲以上,玩具零件結實但輕巧、好抓握,組合造型多變。在丹麥BAKOBA官網(請點我前往)上,此款商品可做出多達26種造型。【丹麥BAKOBA】漂浮積木的設計理念是要讓孩子學習能夠獨立、有創意與問題解決等技巧,讓玩樂有無限可能(Desinged for endless play)!故積木零件結實但可彎曲,能做出不同的造型;零件的組合方式無限制;在室內與戶外均能玩,積木能在水上漂浮;可用洗衣機清潔,可顧及到孩童玩的衛生。【丹麥BAKOBA】漂浮積木榮獲2012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、STEM.ORG國際認證與Newsweek2021最佳STEAM玩具。胖靈精自由玩後,再看步驟說明書做,又參考官網上的步驟說明書,一連玩了好幾天的下午,跟他商量要收起來了,還要討價還價「再玩一天!還玩不夠……零件太少,要再買多一點啦~~」😅。
與公婆同住,公婆能否開門進入?房間門該不該鎖?能不能鎖?這是個很現實又必要的問題,因為它真的會發生(如照片所示)!試想一個人從小到大,什麼時間會在房間裡呢?什麼時候會鎖門呢?房裡有重要東西、心情不好想獨處、受委屈想好好哭一場、想好好專心準備考試、想暫時逃避爭執、想安靜一下、換衣服......等等情況,都會在房間裡,也可能鎖門。這個空間是必要的,因為它是屬於自己的,能獨處、專心、好好發洩安撫情緒、沈殿冷靜心思。與公婆同住,有些媳婦被要求不能鎖門,甚至公婆有房門鑰匙;有些媳婦儘管被罵、被唸、被黑,就是要鎖門,為的只求在這個「住所」(在媳婦心中,是否可稱為「家」的地方?)保有最後那麼一丁點的私領域和隱私。這是媳婦的人權-媳婦也是人啊!說到底,還是兩個字:尊重!
台灣疫情持續延燒,三級警戒再次延長至6月28日,全國停課至暑假。居家抗疫期間,小孩停課、不停學,請防疫照顧假的爸媽也陪小孩在家學習,夫妻間、孩子間、親子間也因此有更多的對話。雙北自主封城,我們也儘可能待在家中,不只親子對話變多,與長輩們的對話也是,只是對話用詞也需拿捏分寸,爸媽需以身作則。以下分享自己的實例與觀察,對本文出現的不文雅字眼,致歉並請見諒!
自胖靈精出生,我就開始跟他說話,秉持一個原則:儘量說好話!跟親密的人如老公或麻吉,聊天時的用字遣詞可能不拘小節或有口頭禪、慣用「發語詞」,但有些字彙實在不適合讓小孩聽或學到。這是有關語用學(pragmatics),即如何在社會情境(social contexts)中使用語言。在家中,我們禁止在孩子面前說髒話或不文雅發語詞(如:靠、幹、屁啦、屌……),提及性器官、罵人(如:笨蛋、白痴、神經病、賤、機歪……)或不吉利字眼(如:死、去死啦……)等,儘量做到,因為有時還是會不小心,例如背後靈突然出聲一問「什麼是機歪?」,就尷尬了😵。
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,雙北5月17日公布自18日起,高中以下各級學校停課至28日。教育部於19日宣布,5/19~28,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;同日,指揮中心宣布至5/28,全台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警戒。基本上,在家學習仍可維持如同上學的生活作息即可,唯學齡前教材與學習需家長多費心。小學以上可延續學校課本與課表,輔以遠距教學或數位線上學習平台。
父母安定,才能成為孩子最大的後盾。
我的老公還真「寶」!從認識到我懷孕、孩子出生,鬧的笑話真不少。這些搞笑也為(有點)無聊的懷孕生活,到忙碌的媽媽生活和婚姻生活,增添了許多趣味😁!這篇記錄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公搞笑事件(有事先報備過,老公不會打我🤣🤣),也順便分享一些懷孕冷知識和兒童發展知識。爸爸很蠢嗎?必看第三點!蠢不蠢不重要,重要的是爸爸存在於寶寶的眼裡和心裡了!💕
入小學前,隨著兒童手部精細動作發展,能逐漸掌握拿匙叉筷、拿剪刀和拿筆,平時多練習,均有助於培養幼兒獨立生活技能。拿匙叉筷、拿剪刀和拿筆均涉及三點抓握、手腕固定或旋轉、虎口穩定度、手眼協調等能力。平時多練習,即可逐漸精熟(master)。以下筆記記錄我訓練胖靈精使用剪刀的安全剪刀和兒童剪刀、練習本與四大訓練重點:三點抓握剪刀、剪刀垂直紙張、用手腕旋轉紙張、會剪圓形,觀察到可順暢地剪好圓形,即大功告成!
推薦閱讀:
親子旅遊除了放鬆玩外,從規劃與準備旅遊中也能教導與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,尤其是整理行李的能力,與入學後整理書包大同小異。臨床上有一群小孩在整理書包上的共同特徵是書包裡,書本、練習本東倒西歪,考卷紙張皺巴巴,東西塞成一堆,被稱為手腳不靈活(clumsy)。從小開始練習整理背包、行李,父母也可以早點輕鬆,從幫忙整理,到只負責檢查,到全權交由孩子負責;就算沒帶到,也可以練習自己想辦法、問題解決(problem-solving)。
雖然自己主修之一是兒童心理,但教養本身就是一門大學問,即使有兒童心理學或發展心理學的知識背景,但也是生了小孩,才「實務」學習如何當爸媽。尤其小孩本身就是一個難以控制的「自變項」,但卻更能反映出父母教養哲學、態度與責任的重要性!常常觀察別人怎麼帶/教小孩、學習榜樣、警愓教訓,不求完美、但求盡力而為!以下六個實例搭配「育兒經句」,從結果論來看,值得令人省思「何謂父母」!
公婆霸佔小孩,怎麼辦?媽媽的心情感受如何?孩子的發展怎麼辦?對依附關係或親子關係有沒有什麼影響?上網搜尋很多資訊,但其實「沒人能告訴你怎麼辦,只能自己看著辦」。霸佔小孩如同從媽媽心頭割下一塊肉,既不尊重孩子、也不尊重媽媽,更是違反人性、踐踏母性的殘忍行為!!母性就是媽媽愛護小孩的充分理由、採取行動的勇氣來源!閒雜人等(霸佔者們)勿入!惹到被剝奪母性、母職的媽媽,後果請自負!
我分享自己慘痛經驗、為人母的黑暗時代(Dark Age)。故事有點長,因為我掙扎了太久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分享的目的是希望媽媽們能儘快找到自己的方法!婆媳關係亦如是!
親友逝世,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溝通「死亡」?不同年齡對「死亡」的理解程度均不同,可由死亡的四個特性來理解:不可逆、終止、無可避免與因果。了解兒童當時對「死亡」的所感、所知與所想,有助於家長們掌握如何與小孩溝通親友死亡一事,並安撫其情緒。
實例:公公過世一個多月後,第一次家族聚餐,五歲小孩問婆婆:「阿嬤,為什麼(上個月)我生日時,你沒有跟我吃飯?」。這一問讓尚在悲慟期的婆婆頓時再度崩潰、泣不成聲,因為公公就在上個月驟逝,慶生只能取消。所有人不知所措,我趕緊請三歲的胖靈精遞上面紙。婆婆哭了一會兒、情緒略為緩和後,轉頭對大姑說「這個妳要教啊!」。
在家中一定只能一人扮黑臉、另一人扮白臉嗎?為什麼媽媽又總是只能扮黑臉呢?但是,委屈的媽媽也想當好人啊~~~教養小孩需要溫柔而堅定的同理心,只能扮嚴厲黑臉的媽媽,要怎麼溫柔??別忘了,黑臉和白臉也都是媽媽自我的一部分-黑臉媽媽堅持教養理念與做人處事的道理(堅定),白臉媽媽維持親子關係的信任與溫度(溫柔)-媽媽學會展現真實的自我(即實我),讓孩子看到媽媽完整的模樣。
非常前情提要:跟老公在教養觀念與方式上並無太大的差異,這邊也提供給爸媽們參考的小技巧。回顧在生產前,除了老公相信我的專業之外,我也閱讀相關教養書籍、吸收相關資訊,並互享。此外,外出時總會觀察別人怎麼帶小孩,但我們不會在他們面前指指點點,畢竟這樣也不尊重他們,我們會事後討論與學習,記取好的、可學習的、看別人怎麼做、如何做能更好之類的。